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上百年「萬鷺朝鳳」奇景
每年秋季處暑開始,也就是國曆的8月23日(處暑)開始、9月、10月中旬大約50天的時間,北鷺南遷大批黃頭鷺會過境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幾乎每天都會有一群群黃頭鷺從大峽谷處(北邊)往南飛,在生毛樹溪上空盤旋飛翔,也會有落單的鷺鳥在空中飛翔,等待下一批黃頭鷺飛來,集結成群,從數10隻、上千隻、到上萬隻都有,非常壯觀,順著氣流飛越鳳凰山離開,有時會在樹上停駐過夜,形成獨特的賞鳥景觀。 *認識黃頭鷺 黃頭鷺又稱牛背鷺,早期耕牛翻耕農田時,會驚動植被的昆蟲、土壤蟲類,黃頭鷺常站在牛背上 ,取得食物,現在會看到一群群跟在耕耘機後面覓食的畫面。 *科別:鸛形目、鷺科 *分佈於:亞洲、澳洲、非洲和南北美洲。 *形態特徵:身長約50cm,翼展約95cm,體重300 - 400 g,壽命約10-15年。頸粗短,嘴橙黃色腳及趾為黑色。春天繁殖期頭部、前頸、胸部轉換成金黃色的繁殖飾羽,而背上也會長出一些流蘇狀的黃色羽毛。其餘部位羽色皆為白色。非繁殖羽全身為純白色,飾羽消失,僅留橙黃色前額,嘴淡黃色,幼鳥全身白色。 *遷徙狀態:屬於普遍夏候鳥或不普遍冬候鳥,兼具遷徙與留鳥雙重特性,有些會在亞洲地區短距離遷徙,於每年8月開始會集結飛往南部的赤道熱帶雨林島嶼過冬,春季北返,遷徙路線大多在山谷有溪流或水庫的區域,順著山谷飛翔晚上在樹上或竹林休息。 *食物:牠們吃昆蟲和兩棲類軟殼食物,在陸地、沼澤處、農田或草菜園牠們覓食蚊蠅、甲蟲或軟體生物。 *黃頭鷺台灣遷徙路線 秋冬季遷徙的黃頭鷺會從日本或中國沿海經過台灣飛往南部國家過冬,行經台灣的遷徙路線,可能是從淡水河→桃園石門水庫→新竹→苗栗→南投→雲林→經過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嘉義仁義潭水庫→白河水庫→曾文水庫→到墾丁的龍鑾潭集結後再飛往較溫暖的國家過冬。也有一部分會留在台灣的屏東恆春半島水底寮以南作為棲息地,隔年春天又集結回到北台灣或北部國家繁殖。 *飛行狀況 黃頭鷺群飛時由飛在最前面的鷺鳥帶頭飛行,當領隊的黃頭鷺疲倦了,牠會退到側翼,由另一隻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 會隨著氣流壓力變化,隨時得採取動態的盤旋策略,所以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有時如雁形般以V字形結隊飛行,除了V字行、還有一字型、人字形、一下又變成魚的形狀,有時排列起來像一條白色的巨龍,綿延數公里,順著氣流在半空中遨遊,相當壯觀。 當一隻脫隊時,會感到獨自飛行的遲緩與吃力會立刻回到隊形中,繼續運用鳥群的浮力。當有黃頭鷺生病或受傷時,其他1-2隻會由隊伍中飛下來協助保護牠,無法飛行就會留在當地成為留鳥,來年春天再隨北返的鷺兒集結飛行。 *太興村萬鷺朝鳳 太興村生毛樹溪地理位置特殊,是黃頭鷺必經之地,每年秋季處暑開始(8月起至10月中旬)每天都會上演「萬鷺朝鳳-空中秀」也就是黃頭鷺磅礡飛行奇景,自今年106年8月25日第一批飛行以來,眾多黃頭鷺在太興村生毛樹溪山谷上空盤旋,變換著各種隊形。通常處暑後會進行長達約2個月的過境期,此奇景讓遊客嘖嘖稱奇,吸引眾多遊客到草本傳奇觀賞傳說中的「萬鷺朝鳳」奇景! *「草本傳奇」位於太興村溪頭19-1號,600公尺的高度、離鷺群相當近的距離,是欣賞黃頭鷺的絕佳地點。「溪頭19-1號」庭院設置一排獨特的賞鳥景觀台,及頂樓的空曠陽台,是拍照、攝影、賞鳥、觀星賞月、看日出的好地點。 在「草本傳奇」享受寧靜的下午茶、吃著小點心,放鬆心情、品茗賞鳥、伏看山中美景,觀景發呆、涼風輕徐,蝴蝶、蜻蜓在空中飛過,忘卻所有煩惱。 百忙中的您,不妨共邀家人好友到到山上走走,遠離塵囂,欣賞山中美景、享受一下不一樣的山中下午茶! 「溪頭19-1號」不是南投縣的溪頭喔! *地址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溪頭19-1號 *連絡電話:0933-359-359 簡素燕 0919-604-999 曾錦富 |